《热土难离》是一部根植热土的好戏
殷毓平
(沧州晚报社,河北 沧州 061001)
摘 要:《热土难离》是一部根植热土、令人难忘的好话剧,它以深刻的思想内涵讲述了播音艺术家齐越在沧县姜庄子村参加生产劳动的故事。此剧艺术结构精巧、艺术表现手段高超,与其丰富的内容相得益彰。这是一部演职人员深入生活、精心揣摩创作出的贴近时代、真实感人的佳作。
关键词:热土难离;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910(2017)01-0052-04
2016年11月14日前后,沧州师范学院话剧《热土难离》首场演出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随着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和话剧的不断演出,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齐越先生的女儿齐虹女士观看了首场演出后说:“师范学院的这份执着的精神感动了我,让我、让我们,在这些故事过去了58年后的今天,仍然热泪盈眶,仍然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情和热爱。”播音艺术家关山、方明对话剧的创作和演出给予了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军评论道:“话剧中最真的情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心绪跟着话剧的起伏跌宕而共振,每位观众被齐越先生高洁的人品和人格力量所震撼!”
《热土难离》是沧州师范学院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话剧,剧中没有大制作,没有大演员,却是一部经过精心策划、倾力打造的艺术佳作,是一出根植热土、令人难忘的好戏。
一、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发出好声音讲述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1](P 17)《热土难离》正是一部展现伟大灵魂的作品。
齐越是一位大师级的播音艺术家,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播音专业教授、播音专业硕士生导师。1958年,他来到沧县姜庄子村参加生产劳动。在短短8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与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回北京后的他一直与姜庄子村民保持着联系,并在生前留下遗愿:“姜庄子父老乡亲的恩情,今生难以回报,将来死了也要埋在那里,为姜庄子肥一片田!”是什么让这位老播音艺术家要把骨灰撒在一个并非故土的村庄?《热土难离》的故事由此展开,并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热土难离》深厚的思想内涵,体现在一位播音艺术家的“好声音”中。齐越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担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1949年10月1日,与丁一岚一起向全世界现场直播开国大典的盛况。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几十年漫长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庄重、深沉的声音感染了千百万听众。电台中的齐越,以他播出的“好声音”履行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话剧中的齐越,以他生活中的“好声音”,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可贵本色。“死了也要为姜庄子肥一片田!”这是一位播音艺术家发出的最美的中国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1](P5 )而播音艺术家齐越,正是“心里有人民”,才会把8个月的艰苦劳动当作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胸中有大义”,才会知恩图报,落叶归根般回报大地上的人民。
《热土难离》深厚的思想内涵,还体现在一个个有质感、有意思的故事中。辣嫂丢了芦花鸡的误会、杨大叔收音机的送还之间、吴大娘送给齐越的豆面饼子……这些源自生活的鲜活故事,正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典型事例,是人民群众友善、纯朴、诚挚等中国精神的生动展现。这些故事虽然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但对当代社会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造福于民、取信于民?《热土难离》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立场问题,即“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2]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毛泽东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到广大工农兵群众中去,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同时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面貌和心理,这样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60多年来,《讲话》精神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文艺工作的性质、目标、原则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与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也应该看到,近年来,有些文艺作品浮于生活的表层,没有真正深入生活,更没有寻找有内涵的故事,这样的创作不可能取得感动人、教育人的效果。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深入生活,反映生活,这是文艺发展必须时刻遵循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扎根人民、内容为王,才可能“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热土难离》选择了一个历史的片断,用自己的态度、立场、方法,认认真真做时代的记录者和人民心声的歌唱者,挖掘出了一个又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创作出了和人民的感情贴近、和生活贴近的受欢迎的作品,创作出了讴歌忠诚党性、高尚人格的感动人心的作品。它所发出的好声音,讲述的好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精巧的艺术结构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
好的内容离不开好的形式,艺术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的成败优劣。我国齐梁时代的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论《文心雕龙》中提出:“丽词雅义,符采相胜。”[4]说的是,“雅义”要以“丽词”来表现,就好像美玉要有好看的花纹一样。有好的内容和主题,还要有高超的艺术手段来表现,才能做到内容与形式上的相得益彰。《热土难离》剧中精巧的艺术结构,可谓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是话剧的架子搭得好。茅盾在《漫谈文艺创作》一文中说到:“结构指全篇的架子。既然是架子,总得前、后、上、下都是匀称的、平衡的,而且是有机性的。”[5]剧作的主创人员在介绍创作体会时谈到,在策划、创作、排演的过程中,他们又考虑了许多问题:哪些生活素材要写、哪些不要写;哪些要详细地写、哪些要简略地写;哪些人物、事件是主要的,要突出地写,哪些是次要的,可以果断删除;整个作品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何者安排在先、何者安排在后……总之,如何使作品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都进行了周密的考虑与安排。比如这部剧开始创作的时候,只是一个不到20分钟的独幕剧,主创人员反复推敲,才有了现在这样一部层次分明、起伏得当的四幕话剧。为了体现齐越女儿对父亲的思念,开始的时候,设计的是隔空对话。而苍天不负有心人,就在正式演出之前,齐越女儿写给父亲的信真的找到了!于是,剧中又有了更真实更动人的情境展现……《热土难离》在创作实践中,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塑造艺术形象,巧妙地进行了内容上的过渡和照应,场面的处理张驰有度,环境的布置精略得当,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第二,是话剧的开场有力。小说讲究好的开头,所谓“豹头、猪肚、虎尾”。新闻讲究好的导语,所谓“把最新鲜的东西一把拎出来”。话剧《热土难离》的序幕,就把最打动人心的地方率先呈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全剧以倒叙的方式拉开了序幕:一位北京的大艺术家,为何把骨灰埋在了只生活过几个月的沧县的一个小村庄?这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好奇。而画外音的介绍,以及诗朗诵:“为百姓说话的人,百姓永远把他举过头顶;为人民发声的艺术家,人民永远不忘他的姓名。”更引起了观众心中巨大的波澜。
在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序幕下,《广播找鸡》《盖房打夯》《鱼水深情》《村口送别》……一幕幕有序展开,生活的误会、故事的冲突、时代的悲欢、人性的微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丰富的戏剧内容。
第三,是话剧的现实感强。《热土难离》的现实感不仅体现在还原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情境上,还体现在与当前现实生活的关联中;不仅体现在当年真情故事的演绎里,还体现在现实存在的实物、影像中。序幕《缅怀》,通过师院学生对齐越先生的凭吊,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尾声中,连续播放老照片、老物件、旧书信等,更增添了话剧的现实感,让看似平淡的生活,充满了现实的厚度与艺术的张力。齐越当年的音容笑貌、齐越女儿写给父亲的信上稚嫩的笔迹、齐越珍藏的房东大娘送他的豆面饼子(他把饼子装在用樟脑球防腐的罐头瓶子里)……无不感人至深,甚至令人潸然泪下。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1](P7 )《热土难离》还不能说是时代的经典,但它透过一个人物的生活片断,见微知著地体现了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合理有序地展开了艺术的呈现,体现了剧作结构的高妙之处。
三、优秀的演出团队体现了文化人的责任担当
斯坦尼拉夫斯基说过,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热土难离》只有一位男主角,其他基本都是群众演员,却没有给人一群小演员的感觉。演员们用心揣摩自己的角色,把男主角塑造得感人至深,把小人物饰演得活灵活现。而这些演员,都是第一次登上话剧舞台的大学教授或大学生。在剧中,人们已经找不到平日里他们熟悉的样子,每个人都成了剧中的“这一个”,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于焕强扮演的男主角齐越先生,融入了他多年深厚的播音主持功力,和人物的身份有一定的契合,但也有很大的不同。难得的是,他完全脱去了自己时尚现代的痕迹,将人物的时代气质体现得真实自然,传神地展现了一位上世纪五十年代老艺术家的质朴、亲和。他又身兼全剧的总导演、舞美、灯光等数职于一身,话剧的成功,他付出的巨大心血和劳动可想而知。张海燕扮演的万里教授,戏份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把时代的悲欣交集,浓缩于寥寥的场景之中,用真情、真心演绎了一位女播音艺术家的坎坷心路。路玉才扮演的吴大爷,王桂宏扮演的吴大娘,克服了年龄上的差距,把慈善通达的农村老大爷、老大娘演得惟妙惟肖。其他演员,如辣嫂的“辣”、小霞的“土”、二愣的“愣”,以及或支书、望龙等,全都脱去了教授的书卷气、大学生的现代感,甚至有的就说着沧州土话,成了姜庄子村的各具特点的普通百姓。如果不是他们吃透剧本,用心揣摩,倾力打造,是很难有戏中精彩呈现的。而编剧刘用良,为了写好剧本,单是关于齐越先生的资料书就阅读了7本,更重要的是,他多次进行实地走访,成了姜庄子村的常客。正是剧创人员脚踏实地深入生活,再加上精心的艺术创作,才推出了这样贴近现实、富于生活气息的剧作。
沧州是一片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热土,对于沧州文化的富矿,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保护和传承,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释放文化产业的强大潜能, 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里,必须更加重视区域文化的挖掘,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不断加强人民积极的精神力量。《热土难离》从创意策划到舞台演出,没有任何行政命令政治任务,完全是师范学院的自觉行为。他们抓住老艺术家齐越与沧州百姓血肉相连的这根主线,把人民的利益贯穿始终,把老艺术家的风范进行了生动的艺术再现。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推出话剧《热土难离》外,为弘扬和传承齐越精神,沧州师范学院于2015年着手创建“齐越研究教育中心”,并依托齐越先生曾在沧州工作生活的资源,开办了齐越纪念馆,通过展示齐越的足迹,向世人展示人民广播事业发展的历程。2016年11月15日,还举办了京津冀语言传播教育暨齐越精神研讨会。沧州师范学院的师生们,不须扬鞭自奋蹄,为广大观众耕耘了一片丰茂的精神田野,体现了文化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6]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种精神引领。文化自觉是对中华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度认同,只有对文化的意义、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地位有深度的认同,才会有真正的文化自觉。《热土难离》是一部根植热土的好戏。它不仅是一个人的故事、一个村的故事、一个学院演出的故事,它更是一个时代铸就的风雨彩虹,是一片扎根热土的记忆森林,是一部向伟大灵魂致敬、向伟大人民致敬的好作品。也因如此,它穿越了上世纪与新时代的悠长时间,达到了人们心灵上的共振与主题上的永恒。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EB/OL]. [2015-10-
1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4][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5]矛盾.漫谈文艺创作[A].茅盾全集(第27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6]习近平.习近平谈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7-13(12).
作者简介:殷毓平(1965-),女,河北献县人,沧州晚报社副总编,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刘秀敏]